在廣闊的俄羅斯土地上,紡織業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產業,扮演著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重要角色。
危機與商機
俄紡織品服裝市場高度依賴進口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紡織服裝業急劇衰敗,只是在1998年金融危機以后才開始有所起色,但其發展水平仍然不高,年產值約為100億美元,只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15%-20%。這就給外國企業提供了很大的市場機遇和拓展空間。
近年來,俄羅斯紡織產業衰退更加明顯,紡織品服裝生產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低生產率導致貿易逆差。
俄烏戰爭以來,大批歐美知名服裝品牌陸續退出俄羅斯市場,針對現實情況,俄政府表示將大力推動本土紡織品服裝制造,盡量減少對進口的依賴。
俄政府目前正在推行進口替代政策,積極支持當地紡織品服裝生產者,并提供補貼和優惠。
紡織服裝業現狀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紡織服裝業急劇衰敗,由于蘇聯時期重視重工業,輕工業的發展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且紡織服裝工業主要集中在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國家,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紡織服裝工業整體產量下降了10倍多。
俄羅斯紡織企業的設備基本上以前蘇聯時期的設備為主, 由前蘇聯產品(部分前紡設備和片梭織機)、東歐產品(氣流紡等)和歐洲產品(紡紗、印染等)組成。一些企業采用了歐洲制造的新式紡織、織造或后整理機械。中國部分紡機產品也出口到俄羅斯。
俄羅斯紡織服裝市場仍是潛力股。俄羅斯的紡織業是國內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在全球范圍內可能沒有像一些其他國家那樣引人注目,但它在國內市場中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市場潛力
俄羅斯市場對紡織品的需求很大,每年消費各類紡織品約170億美元,服裝消費大約360億美元。據俄官方統計,俄服裝市場每年消費棉布48億平方米,絲綢9億平方米,襪子6億雙,鞋類63億雙,還需要大量服裝及枕巾、浴巾、床上用品等家用紡織品。
俄羅斯對紡織品服裝的消費,除了依靠超級市場、百貨商店、服裝專賣店之外,各種面料、輔料、服裝的批發市場是俄羅斯經銷商和普通居民的重要消費場所。
由于俄紡織業長年以來生產不景氣,國產商品不能滿足其市場需求,進口依賴程度較大。除棉布和純毛布料及一些工業用紡織品外,絲織、人造絲綢、窗簾布等其他日用紡織品主要依靠“倒爺”貿易從中國、東南亞和土耳其進口。
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2023年全年,中俄貿易額為2401.12億美元,同比增長26.3%。其中,中國對俄出口1109.72億美元,增長46.9%;中國自俄進口1291.4億美元,增長12.7%。
俄烏戰爭對紡織產業的深遠影響
俄烏戰爭以來,源自烏克蘭的紡織品進口幾乎消失,也迫使俄羅斯輕工業部?不得不重視紡織品的自主生產。
另外,俄烏戰爭也導致商船海運官員短缺的問題迫在眉睫,全球供應鏈可能面臨中斷的風險。據悉,俄羅斯海員占全球 189 萬勞動力的 10% 以上,而烏克蘭提供了4%,但大多數烏克蘭人都是訓練有素的軍官。根據戒嚴令,烏克蘭禁止 18 至 60 歲的男性離開該國。海事獵頭公司表示,一些海員留在家里打仗或與家人團聚。烏克蘭港口地區的戰斗引發了進一步的擔憂,航運公司報告稱敖德薩海事學院的培訓已暫停。
綜上,短期來看,俄烏戰爭引發的經濟等制裁或將導致幾大出口國出口至俄羅斯的紡織服裝減少,而減少的這部分或通過中國出口的增加來彌補。不過,由于俄羅斯的紡織服裝進口需求在全球的占比相對較小,俄烏戰爭或更多的是影響全球貿易的流動,而對總需求的影響或相對有限。長期來看,俄烏戰爭帶動全球能源價格大幅飆升,這也使得全球的棉花種植成本和紡織服裝加工成本繼續走高,同時海員供應不足的問題也將繼續凸顯。從棉紡織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俄烏戰爭更多的或是帶動成本的長期走高。
但正所謂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伴隨著歐洲社會對于俄羅斯的經濟和技術制裁,俄羅斯當下不得不依賴于中國紡織機械帶來技術與產品。
中國企業的技術優勢、定制化能力以及豐富的市場經驗,將有助于滿足俄羅斯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通過與俄羅斯紡織企業的合作,中國企業可以為其提供先進的生產解決方案,助力俄羅斯紡織產業不斷發展壯大。